本網訊 9月22日,為慶祝中國與丹麥建交75周年,推動中丹文化交流,“中國-丹麥文化交流圖片展”揭幕儀式在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圖書館舉行。本次圖片展由廣東外語外貿大學(以下簡稱“廣外”)、丹麥王國駐廣州總領事館和廣東國際戰略研究院共同發起,共展出11件珍貴影印資料,生動回溯了中丹兩國長達350多年的文化交流史,對進一步鞏固中丹合作成果和加強文化往來具有重要意義。來自丹麥、比利時、波蘭、意大利、德國、希臘、葡萄牙、荷蘭、西班牙和法國等歐盟十國的駐穗總領事和副總領事與廣外師生共同參加了圖片展的開幕式。

合影
廣外校長閆相斌教授、丹麥駐廣州總領事沈博(S?ren Bindesb?ll)先生與廣外原黨委書記、原校長隋廣軍教授分別為開幕式致辭。
閆相斌在展覽開幕致辭中表示,值此中丹建交75周年之際,圖片展以圖文為媒生動展現了兩國從1950年建交到全面戰略伙伴關系的發展歷程。他回顧了丹麥作為最早與新中國建交的西方國家之一,以及兩國在領導人互訪、綠色合作等方面取得的成果。此外,他還重點介紹了廣外與丹麥在教育領域的合作成果,包括學生交換、共建綠色經濟聯合研究中心等計劃,并強調學校將依托粵港澳大灣區優勢,培養服務可持續發展的國際化人才,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廣外力量。
沈博(S?ren Bindesb?ll)在致辭中回顧了中丹兩國逾350年的深厚交往史。早在1676年,丹麥國王并致信康熙皇帝開啟兩國正式往來,1820年丹麥在廣州設立首個駐華領事館。沈博總領事強調廣州在中丹關系中的經貿樞紐地位,并預告將于下個月在長洲島舉辦“丹麥日”活動,延續兩國友好傳統,賡續兩國友誼。
隋廣軍在致辭中表示,本次展覽內涵豐富,既展現兩國領導人互訪瞬間,也收錄廣州十三行等歷史場景。作為本次展覽的首倡者,他希望本次圖片展能為促進中歐青年文化交流搭建溝通平臺。他強調廣外作為國際化人才培養基地,需通過這類文化活動讓青年接觸多元文明,促進文化互鑒。他結合自身海外訪學經歷,闡明“深入了解是友誼基礎”的理念,呼吁各方共同支持青年交流,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
本次圖片展通過展出書信、貿易及外交互訪等場景的珍貴史料,系統回顧了中丹兩國從海上貿易到可持續發展伙伴關系的演進,為建交75周年系列活動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中國歐盟商會代表、廣東國際戰略研究院院長李青教授與西方語言文化學院、圖書館等師生代表一同現場觀摩圖片展的開幕。圖片展的開幕式由我校國際交流合作部副部長徐藝青主持,并得到國際部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