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9月21日,在英語教育學院教師林慧華、陳艾舒的指導下,由英語師范2024級學生李樂妍、麥嘉慧組成的學生團隊,在2025年“高教社杯”大學生“用外語講好中國故事”優秀短視頻作品全國現場交流活動中榮獲一等獎。這是英語教育學院在該賽事迄今為止取得的最好成績,生動詮釋了廣外“以展示促學習、以實踐育能力”的教學特色與成效。
作為全國高校外語領域權威賽事,今年短視頻作品征集活動的主題為“新時代·新變化——時潮奔涌,青春不凡”。大學生們從溯往昔、觀當下、瞰未來等不同角度,用靈動的鏡頭語言串聯時代變遷的脈絡,以生動的雙語表達講述青春與時代共生的故事,展現了當代青年對歷史的敬畏之心、對當下的奮進之姿、對未來的逐夢之勇。
本屆賽事共吸引全國1093所院校的大學生,通過活動官網提交短視頻作品6915件。經過9個月的校賽、省賽、全國初評等多輪嚴苛篩選,118件作品晉級全國決賽。我校團隊的作品“智行中國,慧見未來”以省賽特等獎第一名晉級國賽。

比賽現場指導老師與麥嘉慧、李樂妍合影
回顧作品的創作歷程,其“成長起點”源于《英語演講與辯論》課的一次課堂展示。該課程是英語教育學院課程體系中的核心選修課。課程打破傳統“教師主講、學生傾聽”的模式,以“讓表達更生動、讓觀點更動人”為目標,通過“案例分析+實踐演練”雙軌教學,系統教授演講類型、結構設計、展示技巧、語言打磨、辯論邏輯構建等內容,設置“課堂展示(Presentation)”環節,讓學生自主選題、設計展示形式,在反復實踐中打磨口語表達與應變能力。正是在這門課的期末展示中,李樂妍和麥嘉慧以智慧交通為切入點,完成了作品的最初雛形。
最初的課堂展示雖有創意,但在內容深度、語言表達與視覺呈現等方面仍有不足。林慧華、陳艾舒帶領團隊經過了十多次修改打磨,小到一個單詞發音、一個句子的表述,大到視頻敘事結構,甚至連畫面色調、背景音樂的選擇等,都經過反復討論與修改,最終,原本的課堂小展示蛻變為更具文化底蘊的短視頻作品,成功入圍國賽。

李樂妍、麥嘉慧接受高教社采訪
從課堂展示到國賽一等獎不是偶然,是英語教育學院堅持“以實踐為核心”教學理念的必然成果。英語教育學院大部分專業課程都設置了展示環節,目的就是讓學生在輸出中鞏固知識、提升能力。

作品截圖(已發表在B站“創意展示在廣外”)
附:作品鏈接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7vJ1zRE4k/?share_source=copy_web&vd_source=ec925aaaab124fd3d92b277c91bec98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