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9月25至28日,由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日本神奈川大學、韓國國立仁川大學、越南胡志明國家大學聯合主辦的第三屆東亞四大學聯合學術會議暨“東亞城市研究”論壇在我校白云山校區舉辦。本次會議由我校日語學院(東方學研究院)承辦,聚焦東亞區域城市文化建設及其社會經濟發展需求。開展區域性綜合性文化研究是我校持續推進教育國際化、推動區域國別研究向縱深發展的重要舉措之一。

何傳添致辭
開幕式上,我校副校長何傳添教授致歡迎辭。他回顧了廣外建校60年來國際化辦學的不平凡歷程。何傳添強調,今年適逢我校日語專業成立55周年歷經半個多世紀發展,日語學院(東方學研究院)現已發展成為國內日語教育與東方學研究的重要高地,在軟科排名中獲評A+,成為全國500余所高校中唯一在“學科支撐”“專業條件”“專業就業”三項指標全部獲評A+的日語專業。他表示,本次會議契合學校建設國際化特色高水平大學的戰略目標,是擴大并深化東亞區域研究、增強“亞洲校園”模式輻射力、強化東亞高校多邊合作的重要平臺。
我校日語學院院長楊曉輝教授代表學院致辭。她介紹了我校日語學院在跨學科區域研究與國際化人才培養方面的探索與實踐,強調將繼續以東方學研究院為依托,持續推進科學研究與教學改革及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的深度融合。楊曉輝特別指出,進入21世紀,全球化進程既帶來機遇也伴隨挑戰,“如何傳承歷史文脈、增進區域互信、共同應對全球性難題,已成為我們亟需攜手面對的時代課題”。她表示,在此背景下,進一步深化東亞研究,以學術推動理解與合作,不僅尤為必要,更顯緊迫。

大會主題發言
在大會主旨報告環節,多位學者圍繞東亞文化傳播、數字人文與地方實踐等議題展開深入探討。我校日語學院名譽院長陳多友教授以“漢文漢典在東亞的傳播研究”為題,揭示了中國典籍流動與東亞知識共同體構建的內在聯系。楊曉暉發表“數字人文如何重塑嶺南研究”演講,展現了新技術賦能區域研究的方法創新。我校副院長程亮副教授以粵菜為案例,闡釋“粵菜的飲食思維、技藝系統與活態傳承”,拓展文化傳承與城市發展研究的新視角。我校日語學院研究生辦公室主任宋伍強教授則圍繞“改革開放以來的廣東經濟與在華日系零售業的發展”,探討了經濟互動與區域聯結的現實路徑。此外,日本神奈川大學原校長小熊誠教授、韓國國立仁川大學中國研究院副院長李正熙教授、越南胡志明市國家大學社會科學與人文大學副校長劉文決副教授等多國專家也分別作大會發言。在綜合討論環節,與會師生積極互動,李正熙教授在總結中高度評價會議成果,并期待明年舉辦的第四屆大會繼續深化東亞高校合作。

大會合影
為強化青年學術力量培育,本屆會議首次增設“東亞城市文化研究”碩博論壇。來自日本神奈川大學、浙江財經大學、重慶交通大學及我校的博士、碩士研究生及博士后踴躍發表研究成果,四校專家圍繞研究方法與問題意識等進行深度點評,推動形成跨校際、跨代際的學術對話機制。

碩博論壇合影
東亞四大學聯合學術會議機制始于2023年,由我校與東亞三國高水平高校共同發起,旨在推動國際化·區域化科研協同、師資交流與人才共育,是廣外積極發揮“亞洲校園”品牌效應,踐行國家關于加強東亞地區高等學校間合作與交流倡議,推動廣外特色區域國別研究從傳統領域向現代學科建設轉型的重要平臺。首屆與第二屆會議先后在韓國國立仁川大學與日本神奈川大學舉辦。本屆會議進一步拓展了議題領域與參與群體,彰顯廣外在東亞區域合作與國際化教育進程中的主體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