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近日,2023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立項名單正式公布,全國共有333項課題獲得資助,我校張建武、胡建華2位教授申報的項目獲立項。本年度我校已獲資助國家社科重大項目6項,國家社科類重大項目(研究闡釋黨的二十大重大專項、年度重大、藝術學和教育學單利學科重大)立項數并列全國第17,省屬高校第1。學校高質量發展服務國家重大戰略的成效顯著,“十四五”以來,學校已立項國家級重大科研項目18項,比“十三五”總和多4項。
近年來,學校堅持“四個面向”,瞄準世界學術前沿,開展有組織科研,推行“揭榜掛帥”,優化科研評價和經費管理制度,在提升國家重大戰略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服務能力上“謀引領”,在推動跨學科、跨領域協同創新上“謀轉型”,緊緊圍繞科研高質量發展的首要任務,突出質量內涵,深化質量意識,弘揚潛心科研精神,學校科研創新能力全面提升,高質量標志性科研成果不斷涌現,高水平科研有力支撐了學科建設。

首席專家及項目簡介

項目名稱:粵港澳貿易往來資料整理與研究(1840-2020)
首席專家:張建武 教授
項目簡介:課題將系統地梳理1840年以來粵港澳三地的貿易往來的資料,堅持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對貿易往來的久遠歷史和近期實踐中隱含的國際貿易邏輯做出經濟學范式的研究,探尋三地間的經貿高質量合作發展的模式和路徑,使粵港澳大灣區成為新發展格局的戰略支點、高質量發展的示范地、中國式現代化的引領地其學術價值、政治經濟意義重大。


項目名稱:兒童語言發展的行為學和腦機制研究及臨床應用與數據庫建設
首席專家:胡建華 教授
項目簡介:課題將以學齡前兒童語言發展數據庫、行為學和腦機制實驗研究的結果為依據,充分考慮漢語以及漢語兒童語言發展的特點,對兒童語言發展的各個微觀層面進行細顆粒度的刻畫、描寫和分析,并在此基礎上創建漢語兒童語言獲得與發展理論,從而實現理論創新。除此之外,課題組還將結合行為學和腦機制研究結果研制針對兒童語言發展問題的早期診斷和早期干預臨床應用方案,探討所研制的臨床應用方案背后的理論依據,從而填補臨床應用方案所依據的理論上面的研究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