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為大力弘揚尊師重教優良傳統,進一步增強教師立德樹人、教書育人的使命感與榮譽感,以教育家精神鑄魂強師,譜寫教育強國建設華章,我校積極開展2025年“師德標兵”評選工作。經學校評選,馬朝輝、嚴修鴻、吳巖、趙龍躍、胡正茂、侯迎忠、耿卓、徐海、韓永輝、韓景泉(按姓氏筆畫排序)10名教師獲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師德標兵”榮譽稱號。
在慶祝第41個教師節之際,本網陸續推出“師德標兵”系列稿件,講述10位教師始終堅守育人一線,以實際行動踐行教育家精神,生動詮釋新時代人民教師理想與擔當的生動故事。師者如光,微以致遠;春風化雨,潤物無聲。謹以質樸的文字向每一位敬愛的老師致以誠摯問候,教師節快樂!
吳巖,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教授、英語教育學院院長、廣州市第十六屆人大代表、民盟廣東省委教育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廣東省"新師范"建設指導委員會委員,廣東省教育學會高等教育學會常務理事,華南地區TESOL專家委員會委員。主持過國家人文社科項目 1 項、省部級項目2項,參與完成教育部重大項目子課題1項,主持2門廣東省省級一流課程。曾受國家留學基金委的委派,在美國威斯康辛州立大學(麥迪遜)教育學院做高級訪問學者。

吳巖參加廣州市人大集體會議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眳菐r一直以這句教育格言自律律人。在這個屬于教師的節日里,她的故事映照著教育者最樸素也最崇高的追求:以心靈喚醒心靈,用生命點亮未來。
讓“大道理”聽得到、摸得著
“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是教育的根本問題。吳巖深諳此理,將思想政治教育視為育人的靈魂工程。
2023至2024年,她帶頭講授"思政第一課"多場。這堂課不好講,但她總能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在談及"新時代外語人才的使命擔當""跨文化交際中的文化自信"“南蘇丹歸來談文化在國家建設中的重要性”等宏大命題時,她用的不是口號,而是分享自己教學和生活中遇到的真實案例,讓學生身臨其境般感受外語人的使命擔當。當理論深度與實踐指導性碰撞出的火花,吳巖講授的“思政第一課”總讓學生們耳目一新、受益匪淺。
思政教育不能浮于表面,關鍵在于融入專業、滲入日常。作為英語教育學院院長,吳巖積極探索“專業+思政”融合路徑,在省級一流課程《英語教學法》中系統設計“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教學模塊;在《中學英語教學法》建設中增設“課程思政典型案例庫”,為同行提供了可借鑒的模式?!坝糜⒄Z講好中國故事”不再是一個模糊的目標,而是一份份具體的教學指南,指導著教師如何在傳授知識時,把價值觀的點滴也潤物無聲地帶進去。
文化的種子也在她精心培育下發芽——她邀請廣東省非遺傳承人走進校園講座。活動現場,廣彩瓷藝人筆下流淌著瑰麗的色彩,剪紙傳承人巧手翻飛剪出靈動的圖案,醒獅團隊展示著力與美的結合……學生們圍在傳承人身邊,看得入神,聽得仔細,不少還上手嘗試。這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活水”,正如同吳巖所期望的那樣,悄然成為了滋養青年學子文化自信的源頭活水。
做教學改革的先行者
在吳巖看來,教育必須與時俱進,回應時代需求。她是學校教學改革的堅定先行者。其主持的《英語教學法2》課程獲評廣東省線上線下混合式一流課程,創新采用“BOPPPS”教學模式,顯著提升了教學效果。
作為項目負責人,她主持廣東省教學質量工程“新文科背景下卓越英語教師培養計劃”,前瞻性地構建了“英語+教育+技術”的跨學科培養體系。她特別強調人工智能與教育學的交叉融合,致力于培養能適應智能化時代的復合型外語教育人才。應社會需要創立了“英日雙語示范班”。吳巖反復強調這一點“未來的老師,不僅要懂語言、會教學,還要能利用AI輔助個性化教學、優化課堂。”。
課堂之外,吳巖的教學改革工作早已延伸到了校園之外。她深信,知識的鮮活源于實踐的沃土。吳巖在廣州、深圳等地建立多個實習基地,親自帶著學生走進中學課堂、教育機構,觀察真實的教與學。這份對實踐的重視結出了碩果。三年來指導學生創新創業項目獲多項省級立項,內容涵蓋“一帶一路來華留學生文化適應研究”“雙創教育與大學英語課程融合”等時代命題。
作為學科帶頭人,她實施“青年教師成長計劃”,通過“導師制”“工作坊”等形式,著力提升團隊的教學科研能力。近三年,她指導的青年教師獲批省部級項目5項,發表核心期刊論文3篇。其卓越的教學質量獲得師生一致認可。
推動學術服務國之所需
吳巖的學術探索始終與國家戰略同頻共振。她主持的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國家認同視閾下香港教師認證制度變革研究”,為粵港澳大灣區教師隊伍建設提供了重要參考。發表在《外語界》的論文系統探索了新時代外語人才培養路徑。
作為廣州市人大代表,吳巖將一線教師的真知灼見淬煉成推動進步的提案。吳巖提交的8項教育類提案中有1項被列為廣州市重點督辦提案。她主持的《粵港澳大灣區來華留學生文化適應性研究》獲2023年廣東省統戰理論研究成果一等獎,多篇報告、提案獲廣東省民盟采納。
她的足跡也踏向清遠的鄉村,為那里的教師帶去知識的火種,并組織民盟的成員捐款,在清遠桃園中學設立“優秀學生獎學金”,讓希望的種子在田野間生根。
吳巖的教育工作還涉及國際領域。2019年,她受商務部委托參與“南蘇丹教育現代化”項目,主持制定的教師培訓方案及其團隊完成的《南蘇丹教育現代化-教師發展》調研報告被商務部采納。同年11月,她受中宣部委派赴英國為海外華語教師開展教學培訓,將中國教育智慧播撒更遠。
從教近三十載,吳巖始終以所學服務于社會。當她在深夜回復學生的學術郵件,當她在實習基地與學生并肩調研,當她為困難學生提供生活幫助,這位教授、院長、代表的三重身份,最終都回歸到最本真的底色,一名用生命踐行師德的教育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