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9月13至14日,由北京外國語大學與上海外國語大學聯合舉辦的全球外國語大學聯盟理事會第四次會議暨校長論壇在上海外國語大學松江校區舉行。本屆論壇以“人工智能時代外語學科與區域國別學的使命”為主題。來自全球13個國家29所大學的校領導與專家學者共百余人參加論壇。我校副校長劉建達率隊參會。
 

 
會議現場
 
校長論壇上,劉建達以”人工智能轉型時代的外語教育“為題做主旨發言。他從人工智能技術加速發展、語言智能技術落地對外語教育造成沖擊為切入點,就外語教育工作者如何應對人工智能技術的沖擊,將語言智能的挑戰轉化為外語教育轉型發展的契機做深入探討。他結合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背景下外語學科人才培養目標、流程的轉變和知識生產功能增強的現狀,以及我校重點實驗室的工作實際,提出設置語言與人工智能的重點研究方向的三項舉措:深化面向人工智能的語言學研究,攻破數據驅動語言信息處理的固有缺陷;強化語言資源與語言知識庫建設研究,發揮外語模式構建大規模低資源多語種語料庫;探索基于人工智能的語言與翻譯教學模式,培養集計算機能力和雙語能力于一體的復合型翻譯人才。
 

 
劉建達作主旨發言
 
劉建達和我校國際交流合作部部長周鵬參加聯盟理事會。成員單位一致表示對聯盟發展、成員合作的支持,愿為推動成員間加強師資培訓、教學資源流動、區域國別研究,開展實質合作、輪流主辦論壇等貢獻力量。聯盟成員討論并表決通過了2023-2025年全球外國語大學聯盟合作共識。
 
我校發展規劃部部長陳彥輝、國際關系學院院長唐小松、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研究中心主任趙晨做分論壇發言。陳彥輝就外語院校如何發揮自身優勢,在“對外話語體系”融通性構建、跨文化共情、故事化敘事等方面發揮獨特作用提出相關舉措;唐小松指出國際和區域研究不應被視為多學科的混合,并就如何推動眾多語言學科與區域與國別學多學科融合提出建設性意見;趙晨分享了外國語言文學交叉學科探索的廣外實踐,以語言障礙及言語治療研究:兒童語言康復訓練系統以及跨文化說理研究為例,為參會學者提供廣外經驗。與來自國內外近30所高校的百余名專家學者展開深入交流研討。
 

 
與會廣外代表合影